记 述 | 出 处 |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 《明史·方孝孺传》 |
己亥,诏恤先臣方孝孺遗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 《明熹宗实录》卷22 |
从上表记述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方孝孺因拒绝草诏被杀 B. 朱棣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制度 D. 方孝孺坚持正统的皇位继承原则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秦朝灭亡后,在汉朝建立之间的楚汉战争,本质上是封建政体的反动。当时的人认为列国分立是当然的,且习惯于封建,其表现为项羽分封了众多的王。据此可知
A. 历史发展具有滞后性
B. 分封制仍然是历史的必然
C. 贵族政治得到沿袭
D. 郡县制退出了历史。
宇文恺是隋代工部尚书,主持建造了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这一事例可以说明隋代
A. 诏令须由三省共同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议决的诏令
下面一组图片共同反映了
A. 实行两党制不利于政治稳定 B. 保留君主是历史的倒退
C. 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大势所趋 D. 只有共和才能体现民主
古罗马法律规定公民对官员的惩罚决定拥有上诉权。公元前509年《瓦勒甩法》规定“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罗马
A. 少数法学家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
B. 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
C. 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
D. 行政实践中注重保护公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