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七载:“洪武元年,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而皆隶中书省,一仍元旧。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兵刑工,又分大都督府为五,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材料本质上说明当时
A. 丞相权力受限更多
B. 政令畅通得到保证
C. 六部地位显著提高
D. 极权统治得到强化
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古之君王,受到人们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据此可知,黄宗羲
A. 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
B. 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
C. 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
D. 认为保卫国家是天下人的责任
下表为清朝前期对明末东林党评价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观点 | 出处 |
不有东林,乾坤崩塌久矣!东林岂亡明者?攻东林者亡之也 | 汪有典《史外》 |
(东林)以道学之名号召天下。凡生长其地、官游其地者,或实意仰高,或葛藤相绊而靡然从之,门户之名立矣。遥制朝绅,迫挟台辅,夷跖唯其所造。复有一二奸雄彼此借资,门户之威炽矣 | 许重熙《宪章外史续编》 |
虽(东林)宪成等主持清议本无贻祸天下之心,而既已聚徒,则党类众而流品混,既已讲学,则议论多而是非生。其始不过一念之好名,其究也流弊所极送祸延宗社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A. 明末政治腐败党争剧烈
B. 内阁制度导致阉党乱政
C. 清初启蒙思想初步发展
D. 宋明理学被统治者认可
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A. 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 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 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 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
A. 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
B.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C. 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 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