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范成大的《缫丝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材料二: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3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卖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五:由于海疆屡生事端,清廷又封锁了海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决定取消其他贸易口岸,只允许广东一口通商。
——《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歌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种经济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况明代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出现的新现象。(不得摘抄原文)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概况分析明清时期阻碍材料二反映的新生产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对外开放相比,最本质的不同是
A. 前者是主动自强的开放,后者是被迫屈辱的开放
B. 前者是经济目的,后者是政治目的
C. 前者是全方位的开放,后者是部分开放
D. 前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放,后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放
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某领导到农村视察时问党委书记:“试验田的亩产多少?”党委书记回答:“亩产1万斤。”领导说:“还可以再多点吗?你们这里条件好,深耕一下,还能多打点。”这一现象
A. 说明领导重视农业生产
B.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C. 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D. 说明农业生产力明显提高
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说明当时
A. 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 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C. 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 婚姻方式彻底改变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其中“宽领域”是指
A. 不仅开放特区而且开放沿海
B. 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C.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经贸合作关系
D. 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开放科学、文化、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