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黄宗羲思想中“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和“新见”的表现。

材料二  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实现其民生观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三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瘁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据材料三,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

材料四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1)“不脱儒家思想道路”:以民为本(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推崇法治。 (2)核心内容:民生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国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措施: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主张: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利益(或借鉴苏联模式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发展国民经济);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或缩小贫富差距,或调节社会分配)。 (3)相同:发展生产。 不同: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或先富带动后富)。 【解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本思想以及保留君主制的角度回答进行回答“不脱儒家思想道路”;从限制君权和提倡法治角度组织“新见”答案。 (2)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一“……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可以看出,孙中山对民生进行了定义,定义强调了民生问题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所以答题角度可以从此出发。第二小问蓝图: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为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而提出的,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从改造社会、寻求人类解放角度进行分析。 (3)第一小问从发展生产;第二小问从先富带动后富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他说:“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查看答案

下列作品与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A. 《人间喜剧》    B. 《安娜·卡列尼娜》

C. 《老人与海》    D. 《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D.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查看答案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

功能的提高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 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

C. 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D. 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