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

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皇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C 【解析】材料“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说明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但是无法体现出“《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因此,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D项说法错误,错在“可以还原真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查看答案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1)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时间轴。

A:                        

B:                        

C:                        

D: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后,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什么新特点?造成此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加试题】马克思认为:“在经济学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甘地的经济思想复杂而独特,又充满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甘地多次发起进一步抵制英国国货的运动,这些运动抓住了群众的情绪,有助于吸引更多追随者。他号召印度人只穿用他们自己的传统手工布做的衣服,只要可能就自己用棉花纺纱织布,纺车成了与5000年印度历史联系的民族主义象征。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

(2)结合材料二,分析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查看答案

“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