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 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 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A. 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 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 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
A. 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 B. 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
C. 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 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 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
C. 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 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 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间。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 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 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 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