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的特征是
A. 造型准确,体现民生
B. 注重写实,富有现实气息
C. 吸收了外来美术风格
D. 强调人性,讲究借物抒情
下面为元代将大量粮食和手工业品(税收实物)经运河和海路运往大都的示意图。这可用来说明元代
A. 南方由少数民族的首领管辖
B. 江浙地区是赋税的重要来源地
C. 江南行政体制有较大的变化
D. 交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汉代法律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唐代法律规定“工商杂类”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代法律则允许商贾中“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考试。此变化反映了宋代
A. 商人阶层地位有所上升
B. 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科举制度逐渐走向固化
D. 社会各阶层的差距缩小
下表为部分古代史籍中关于上古时期禅让的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墨子·尚贤》 | 《竹书纪年》 | 《韩非子》 | 《史记》 | 《史通》 |
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 |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取之帝位。复偃塞(其子)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 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后来虞舜传位给大禹 | 舜放尧于平阳 |
A. 上古时期分封制初步建立
B. 原始社会末期贵族地位下降
C. 历史解读与思想立场相关
D. 最古老的记载可信度最高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十五岁始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他曾经传道授业,我国末期韩非、李斯及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等均为其门下高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荀子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她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重视人为的努力。荀子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摘编白廖名春《对荀子思想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活动的文化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年一战结束之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德、法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一些人士主张美国应抛弃华盛顿总统关于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原则,扮演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角色。一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自信心。西欧废墟成片。等待美国援助。欧洲主导的旧国际秩序被颠覆,而威尔逊以“十四点”计划为核心的新国际秩序构想得到了交战国领导人的认可,也受到了欧洲民众的热烈欢迎。欧洲民众渴望威尔逊能够利用美国的力量带来持久和平,让欧洲摆脱战争的宿命。欧洲各国广场、街道、车站和公园都出现了威尔逊的名字,墙上的海报写着“我们希望威尔逊式的和平”。在意大利,士兵们甚至跪在威尔逊画像前。“在人们眼中,威尔逊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政治家,他成了弥赛亚”。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英、法两国领导人也希望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加入到欧洲的安全结构中去,成为遏制德国阵营的一员。
——摘编自王立新《踌躇的霸权:美国获得世界领导地位的曲折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后威尔逊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