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说:“维我中国开国以来,以中国人治中国,虽间有异族篡据,我祖我宗常能驱除光复,以贻后人。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这说明孙中山
A.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B. 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出发点
C. 宣扬民生主义的革命思想
D. 把反帝与反封建有机结合
上海人对西式服装经历了从“看不惯”到“习以为常”再到“参与”的过程。起初只有个别留过洋的人穿西装,慢慢地西装衬衫、长衫马褂一起晃动在上海滩。20世纪30年代,西式服装已占据上海服装界主流。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上海
A. 是接受西式服装最早的地区
B. 民众接受新生事物较快
C. 社会受西方的影响不断加深
D. 西装比传统服装更优越
1860年11月,“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到天京与其老友洪仁轩会谈后写道。“他(洪仁轩)知道英国政府和其他欧洲强国力量和权势的秘密在哪里,并且非常欣赏这七条建议。但他是孤立的,没有人支持他和拥护这些建议。”随后,容闳投奔曾国藩,帮他与洋人打交道。这说明
A. 太平天国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B. 洋务运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C. 洪仁轩实施了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下面为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的特征是
A. 造型准确,体现民生
B. 注重写实,富有现实气息
C. 吸收了外来美术风格
D. 强调人性,讲究借物抒情
下面为元代将大量粮食和手工业品(税收实物)经运河和海路运往大都的示意图。这可用来说明元代
A. 南方由少数民族的首领管辖
B. 江浙地区是赋税的重要来源地
C. 江南行政体制有较大的变化
D. 交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汉代法律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唐代法律规定“工商杂类”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代法律则允许商贾中“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考试。此变化反映了宋代
A. 商人阶层地位有所上升
B. 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科举制度逐渐走向固化
D. 社会各阶层的差距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