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抑制小商人的“贱商令”,各朝代一脉相承,反复颁行。但是如《汉书食货志》中所言:“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出现这种背离现象的原因是
A. 古代法律不健全 B. 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封建制度不健全 D. 古代官商一体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 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 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 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 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A. 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C.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 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材料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 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 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我国古代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春秋管仲《管子·牧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汉晁错《论贵粟疏》:“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注重对小农经济的保护
B.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生产
D.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