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这反映了
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
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
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一是血缘差序,即按照血缘远近决定亲疏程度的社会法则;二是等级差序,即社会地位的高低阶梯。带来这种差序格局的根源在于
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B.农村聚族而居相对封闭的分布特点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
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指出: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据此可知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是(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办事效率低
C. 防止宦官擅权 D. 加强了皇权
《孟子·梁惠王上》指出: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亲士》指出:(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对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孟子与墨子看问题的立场不同
B.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的学说,墨子主张法制
C. 孟子坚持人性本善,墨子注重客观实际
D. 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
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下表
朝代 | 最高财政收入 |
北宋 | 100000000两白银 |
南宋 | 80000000两白银 |
明代 | 5000000两白银 |
清代 | 3000000两白银 |
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A. 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 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C. 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 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
在古代,抑制小商人的“贱商令”,各朝代一脉相承,反复颁行。但是如《汉书食货志》中所言:“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出现这种背离现象的原因是
A. 古代法律不健全 B. 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封建制度不健全 D. 古代官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