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近代,有人将孟子的“民贵君轻”与西方的“民主君仆”联系起来,“吾观泰西民主之国,选举议院之权操于国民,弹劾总统之权操于上议院,孟子之立法殆即此意也”;墨子的“兼爱”与西方的“博爱”划了等号,“墨子之政术,民约论派之政术也”;黄宗羲强调“为天下,非为一姓也;为万民,非为一人也;”“其学说思想与卢氏(指卢梭)同”;早期维新思想家认为,《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具有现代“民约”思想的精髓,即人民主权说,君主立宪制中国“古已有之”,议会制度“颇与三代法度相符”。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更是将之发展到极致,“春秋大同之学,无不言民权者”,其“托古改制”思想成为维新志士推行民主实践的理论依托。
——摘编自张逸云《论传统民本思想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
——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材料二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20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到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B. 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
C. 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
D.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区域分工,经济模式单一
C. 高度集权,侵犯人权
D. 片面强调国家利益
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 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
B. 责任内阁已经形成
C.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 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有学者指出,罗马时代的法律并不直接反映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行为的可能性。我们不能设想所有的罗马人都理性地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从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帝国所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以及帝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向。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A. 罗马法的精华在于其思想和原则
B. 罗马的法律制度稳固了帝国统治
C. 罗马的法律制度无力解决社会纠纷
D. 理性是罗马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