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 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关贸总协定,践行自由贸易理念。1974年,美国制定《贸易改革法》,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并授权总统可以对外采取贸易报复措施。这反映了
A. 世界性经济危机愈演愈烈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 苏联对美国形成巨大挑战
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
A. 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 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C. 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 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 民主政治的缺失
B. 军事实力的强大
C. 历史传统的延续
D. 对外扩张的企图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下表是“一五”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比较(以1952年为100)。
年份(年) | 1953 | 1954 | 1955 | 1956 | 1957 |
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 | 109 | 112.4 | 111.1 | 114.5 | 120.2 |
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98.6 | 100.5 | 102 | 101 | 102.2 |
据此可以推知
A. 农产品收购价高于工业品零售价
B. 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
C. 政府重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