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2--1945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2--1945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量惊人……这些物资总价值约为102亿美元……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援助截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41亿美元、法国23.77亿美元、中国13.35亿美元。

材料二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史学中出现了右翼修正派。乔治克罗克则认为,在整个战争期间,罗斯福向忘恩负义的俄国人慷慨赠送礼物,不仅使美国和其他盟国得不到重要装备,而且为建立一支“巨大的军事力量作出了贡献,这支军事力量将在今后几十年中对欧洲投下越来越长的阴影”。

——摘编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右翼修正派指责罗斯福对苏联援助的背景。

 

(1)该政策是在法西斯侵略严重破坏世界和平的背景下推行的,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该政策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巩固,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该政策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推动苏联成为政治军事超级大国。 (2)二战后,美苏两国由于国家利益冲突、社会制度对立,进入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苏联军事力量显著增强,对美国构成严重挑战。 【解析】(1)关于评价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紧扣“二战”的大背景,可从法西斯侵略严重破坏世界和平、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巩固、加快二战胜利、推动苏联成为政治军事超级大国等方面思考作答。 (2)关于背景,结合国际格局的相关知识可从美苏冷战及争夺世界霸权、苏联军事实力增强威胁美国地位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开销及战后的条约赔款,成为清政府财政前所未有的额外开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太平军占领区恰好是清朝财税最重要的来源地,大规模的战争使国库空虚。为避免国家财政崩溃,一系列新的财源相继建立,厘金、关税成为两大来源,除此之外还有外债、公债以及洋务企业的盈利和早期银行的收入等。“新政”期间,清政府力图以法令形式统一全国财政,建立新式财政机构,培养近代的财政人才和理财专家,颁行《清理财政章程》,中央对地方财政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逐步改变过去的黑暗操作为透明操作,财政由政府决定改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算和决算的编订。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相沿已久的封建财政体制逐渐向近代财政体制转变。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进行财税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进行财税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国外现代化研究状况

国内现代化研究状况

20世纪50年代

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迅速兴起。关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受苏联学水界影响,现代化这一新兴领域与其他人文社科研究一样被抛置一边。

20世纪60、70年代

60年代,美国学术界加紧对苏联发展道路的研究,对日本、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现代化问题关注起来。70年代,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有关后工业、后现代的社会理论,形成对此前经典现代化的修正与拓展。

对于西方的现代化历程以及西方现代化研究的诸多新成果,中国学术界一般漠然视之。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西方现代化理论遭遇到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质疑。美国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发展问题、南北对话等问题。

80年代中期,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两个重点项目启动:一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二是“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90年代以来,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科研院所,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涉足这一全新领域,除了对西方现代化论著及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并介绍外,中国学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版。

 

 

——摘编自钱乘县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中外学术界现代化研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37年--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14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真正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率的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该学者的观点是

A. 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全球化    B. 反全球化者对全球化表现出不在乎

C. 反全球化运动是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D. 全球化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

 

查看答案

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A. 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    B. 反映出苏联效仿西方实行市场经济

C. 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 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