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C 【解析】 试题解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能够选拔优秀的人才,故A项错误;世家大族出身的宰相不到宰辅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因此不能说明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故B项错误;世家大族出身的宰相数量众多,反映出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故C项正确;宰相中虽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但却并非职位承袭,而是科举出身,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A. 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    B. 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 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 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

 

查看答案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A. 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

B. 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

C. 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 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中国古代政治的这一特点( 

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       B.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

C.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       D.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

 

查看答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近代中国,徐继畲(1795-1873年)是颇有名气的人物,在19世紀下半叶,他的《瀛寰志略》一直是寻求教国道路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启蒙读物,郭嵩焘、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均身受其益,且曾惠及东瀛。

1843年。徐继畲因公驻厦门、便向美国传教士雅裨理认真请教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英国官员李太郭也向他介绍了好些古希腊的知识。从1844年到1848年,他用五年之功完成了《瀛寰志略》。它客观地介紹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赞扬西方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制度。它还指出“欧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以商贾为本计。……航海贸迁不辞险远,四海之内遍设埔头,因由其善于操舟,亦因国计全在于此,不得不尽心力而为之也”,从而说明了西方各国在世界各地活动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继畲写作《瀛寰志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继畲《瀛寰志略》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给英国以沉重打击。1933年以后,英国经济开始复苏,1934年开始重整军备。面对德国的威胁,英国政府自觉软弱,又不肯大规模地扩军,便企图通过绥靖外交,弥补国防力量的不足。1936年,英国首相张伯伦表示:“我相信,通过运用小心谨慎的外交活动,我们可以防止战争,也许可以无限期地防止。”

1935年6月,英国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1936年,面对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英国反对采取对德制裁措施。德意联合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吞并奥地利,英国都予以容忍,慕尼黑会议是英国对德绥靖的顶点。

英国政府不肯全力重整军备,而把绥靖外交当作避免世界大战的有力手段。就这样,英国在军备十分不足的情况下被拖入了战争,并在战争初期遭到了一连串的惨败。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绥靖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推行绥靖外交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