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 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 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
A.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 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 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一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其突出特点是
A. 由落后的帝国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B. 借助资本主义发展要素恢复和发展经济
C. 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D. 借助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挽救经济大危机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A.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 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 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 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A. 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 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 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 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