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贸总协定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56年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 (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可以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原因:由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交通革命);由“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得出资本输出和殖民扩张。 (2)特征:题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可以得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由“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可以得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由“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签署”、“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可以得出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之所以出现上述特点需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去思考原因。具体来说,历史上,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现实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 (3)解决:可以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得到答案,由材料三中的“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可以得出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材料三中的“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再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认识: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可以从各国自己选择发展模式的角度也可以从总体上来看各个模式。具体来说,总体来看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从各国自身对模式的选择来看,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潜在的内因。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历史学家陈旭麓曾经谈到过“它”,由于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故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地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材料二  1912——1919年,新建厂矿470多家,新增资本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多年的投资总额。在夹缝中的民族资本工业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侵略而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现代史学家郭廷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比较重视人口蕃衍问题。春秋时期,孔子在《礼记》中指出“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唐代的刘晏则说:“人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明代的丘浚则指出:“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

古人也看到了人口蕃衍过多之弊端。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指出,“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而“今…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罚而不免于乱。”处于北宋盛世的大文豪苏东坡说:“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然(空虚的状况)而百弊并生。”至乾隆55年全国人口增至3.1亿人,乾隆帝十分担忧地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

﹣﹣据吴江生《中国20世纪以前人口资源环境思想探要》

材料二  据统计,1500年,英国人口为300万人,1700年为500万人,1800年为850万人,1850年为1675万人。人口迅速增长造成了大量的“过剩人口”,出现了大批失业者和贫民。19世纪初年在约克郡就有1/3的工人失业。随着失业和贫困而来的是,在英国出现了大量的赤贫者和半赤贫者,在1834年以前,其半赤贫者便有340万。

﹣﹣舒小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和人口理论》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重视人口增长又对人口增长表示担忧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工业革命导致英国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3)据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    )

A. 中美关系中,合作重于对抗

B.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

C. 中美贸易深受意识形态操控

D. 发达国家对全球化贡献巨大

 

查看答案

某一国际组织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并且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协定条款——它的宪章——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成员国还必须支付认缴款。该国际组织

A. 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

B. 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

C. 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

D. 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

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

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