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鲁克是雅典郊区最著名的贵族,他经营着大片土地,拥有众多的奴隶。他对梭伦改革的态度最有可能是
A. 热烈拥护 B. 坚决反对 C. 无动于衷 D. 顺其自然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平原派”( )
①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阶层 ②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③最关注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在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实质上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是( )
A. 贵族 B. 平民 C. 工商业者 D. 外邦人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二
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其民族政策的积极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台湾局势由于朝鲜战争以及中国入朝参战而极度复杂化,并形成了海峡两岸之间分治对抗的局面将长期延续下去的环境和条件。中苏同盟关系得到加强的同时,新中国对于苏联在经济上以及其他方面的依赖(至少从短时段来看)大大加强了。新中国作为一个“革命国家”,愈加被排除在国际事务之外(包括联合国之外)。中美之间的全面对抗进一步升级,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新中国在国际安全环境方面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毛泽东和中共领导层在中国各种资源的配置中,将国防和军事放到空前重要的位置,并使得以高度集中为主要标志的统治性计划经济模式成为唯一有可能实行的模式。
——摘编自陈兼《六十年后再思考——朝鲜战争的起源与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现“在各种资源的配置中,将国防和军事放到空前重要的位置”的措施并加以评价。
材料: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位。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