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物件直接引发了
A. 地理大发现
B. 文化发展进程加速
C. 欧洲的社会转型
D. 欧洲的工业革命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从社会关系的视角看:《西游记》体现了“天上有人”,《三国演义》体现了“朝中有人”,《水浒传》体现了“道上有人”,这种艺术展现从本质上说明了
A.封建制度的衰落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D.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展示
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
A. 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C. 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D. 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
A. 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
B. 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
C. 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从这段材料中研究者能提取的信息是( )
A. 万历年间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 大量使用机器致使工人失业,激起民变
C. 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良善百姓 D. 苏州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工处境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