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 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长安城的9/10,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的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弱化
B. 城市经济联能的增强
C.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50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12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时,太学生已多至30000人。太学生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唤出汉代
A. 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
B. 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
C. 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
D. 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由此可知汉代
A. 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
B. 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
C. 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
D. 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