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考试大国,也是考试古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考试大国,也是考试古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广义上的考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逐渐形成了包括考试制度、考试观念和行为等方面在内的“考试文化”。中国古代繁荣的农耕经济为考试提供了物质基础。小农经济孕育了务实中庸的思维模式、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些都影响着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指引着知识分子参与到考试中来,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又使大规模考试成为了可能。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更是因其蕴含的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被欧美国家广泛借鉴,对欧美现代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示例一 观点:经济发展(生产力进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促进百家争鸣的出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并壮大,推动了文学的世俗化、平民化,如宋词、话本、元曲呈现繁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早期反专制思想出现,传统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示例二 观点:政治制度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瓦解,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政治条件。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大一统局面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促使知识分子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等,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 【解析】本题是一道非常综合的题目,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本文的论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看似是只要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关就可以,实则不是。材料给的内容特别提示了我们大体的主要方向。题干中材料给出的是经济作为物质基础的作用以及政治环境对文化领域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不是随意的讨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科技奖励起源很早。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对天文、水利方面的奖励。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奖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天文学、医学、数学、农业、军事科技、建筑等领域都有获奖的记载。对科技的赏赐主要反映君主的个人意愿,赏赐频度最高的是对皇帝有功的人。君王、朝廷官员和一些社会显贵等采用不同形式的科技奖励,来激励创造者的热情,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奖励形式由授官赐爵、赏赐金钱和物质、树碑立传扩展到赐姓、赐名、赐诗文等。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清初顺治帝首开对外国人的科技奖励,他对德国传教士汤若望非常器重,任命他为钦天监监正。因为中国的科学技术活动往往是个人行为,没有形成科学共同体,对某一技术和产品的奖励难以找到相关技术人员来评定,所以往往通过其外观或以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果来定。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科学救国”成为时代强音。洋务运动中,晚清政府不仅对中国的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鼓励,还对来华工作的技术人员采取激励手段和优惠办法,如给予高薪、授予官衔、金钱奖励等。为鼓励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清政府以赐予他们“翰林”“进士”“举人”的出身或“投官”的形式给予奖励。在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同时,西方的专利和奖励制度也引入了中国。1882年,清政府批准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专利,即郑观应等人创造的机器织布工艺,保护期10年,1898年,在康有为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上海强学会、务农会等学会也在各自的章程中加入了科技创新的奖励内容。民国时期,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政府奖励、研究院所和学术团体的奖励互为补充,科技奖励体系已具雏形。

——以上材料据姚昆仑《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科技奖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科技奖励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D.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查看答案

《明史·與服志》记载:“(洪武) 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该措施从本质上体现出

A. 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 政府力图控制人口流动

C. 专制权力干预社会生活    D. 传统农耕经济发生变异

 

查看答案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 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 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查看答案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