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初的垦荒因科差太急、招徕无资等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初的垦荒因科差太急、招徕无资等原因,“行之二十余年而无效”。迨至康熙时期,政治形势逐步稳定,为进一步推行垦荒创造了有利条件。康熙十年(1671年),清政府下令新垦荒地4年后起科,并重申顺治时对地主垦田给予奖励的规定。次年,又将开始起科的年限推迟至6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进一步放宽至10年,还对某些垦荒农民贷给牛、种。康熙时期垦荒政策执行得较为得力,因此成效显著。据《清实录》载,全国耕地面积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526万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589万顷。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达851万顷。

——摘编自朱绍候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时期鼓励垦荒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照时期垦荒成效显著的原因。

 

(1)措施:对垦荒者缓征税收;奖励垦田地主;给垦荒农民以农资支持。(任答两点,育之成理即可) 意义:护大了耕地面积;增强了垦荒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2)原因:对顺治时期垦荒政策的借鉴;国家政治稳定;统治者的重视;垦荒政策执行到位;垦荒者的努开垦。 【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结合材料“并重申顺治时对地主垦田给予奖励的规定。次年,又将开始起科的年限推迟至6年”的信息回答;第二小问从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强了垦荒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清初的垦荒因科差太急、招徕无资等原因,“行之二十余年而无效”。迨至康熙时期,政治形势逐步稳定”信息归纳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 世纪以前,欧洲上流社会的华贵服饰深受欧洲各宫廷影响:扑粉的假发、男子 的发辫,用料考究、做工精美和缀有华而不实的装饰的服装代表了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从

19 世纪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穿 浅色衬衣系深色领带或领结;而工人或农民则多穿着结实而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而妇女的 服装仍是各式长裙,没有太大变化。虽然有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服装的建议并试穿短裙和长 裤,却受到舆论责难。但在一战期间,妇女的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 1763-1914 年,是欧洲获得世界霸权的时期。这期间,三大革命——科学革 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早期的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16、17 世纪。赫伯特·巴特菲尔德认为,17 世纪的科学革命使基督教兴起以来的一切事情都相形见 绌。18 世纪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互相影响。19 世纪末,科学在西方日益重要, 它创造了全新的工业,影响了西方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正是科学及技术, 使 19 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 对人类贡献的秘密,来矫正现有的不平衡状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传播近代科学的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1896 年以前出版的西学译 著,中国人翻译 38 部,中外学者合译 123 部,外国人翻译 139 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学 者翻译 415 部,中外学者合译 33 部,外国人翻译 33 部。此时,中国也出现了上海科学仪器馆 等很多科学团体,科学传播达到新的规模,传播的途径更宽阔、内容更丰富,国人对科学的认 识更加深入了,对科学的传播和宣传已经成为在国民中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科学革命在欧洲近代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前后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类列表归纳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在科学传播方面试图“矫正现有的不平衡状态”所做的努力。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历史学者沈志华个人出资140万元赴俄罗斯和美国搜集苏联解密档案,此后又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在此基础上,我国国内的苏联史、国际关系史和20世纪世界史等研究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由此可见,档案作为史料

A. 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

B. 不受时代影响,价值极高

C. 是重现历史真实的重要依据

D. 是史学研究的必备前提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战后美德关系的变化

C. 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

D. 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

 

查看答案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A. 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B. 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 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D. 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