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位思想家对于历史得出以下判断:“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

某位思想家对于历史得出以下判断:“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下列选项与该论断最相符的是

A.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B. “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

C. “历史是空间的历史、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

D.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的观点,强调了人的劳动即生产决定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和选项A的意思是吻合的,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仅仅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D两项均是和题意毫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比下图6、7分析,英国版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 英国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C. 英国取得殖民霸主地位

D. 英国主导世界市场运行

 

查看答案

雅典民主制度的发生、发展取决于公民集体的状况: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公民集体中,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工商业者身份的公民则是推动公民取得反对贵族专权的主要力量。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雅典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商业发展

B. 农业从业者是推动民主的基础力量

C. 工商业者受到贵族抑商政策的打击

D. 雅典民主是实现平民对贵族的专政

 

查看答案

1990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

B.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C. 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

D. 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平津失守后,蒋介石曾对下令“应战”的决策颇有悔意。他在日记中写道:“楼寇随手而得平津,殊出意料之外”。对日外交似过于强硬,“如当时密允宋哲元准楼筑津石路,则至少可有一年时间展缓准备,亦较完密。此则余对于外交政策一惟舆论是从,而疏于远虑,自乱大谋之过也”。这表明

A. 国民政府坚持对日妥协

B. 平津失守完全可以避免

C. 民众舆论干扰抗战大局

D. 国民政府反思备战政策

 

查看答案

1924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

A. 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

B. 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

C. 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

D. 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