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延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选择执法官吏的几项标准: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
——摘编自罗昶《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略论》
材料二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监察官员说:“台察之任尤清要。卿等当正已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明成祖朱棣曾说:“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推官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格入选。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执法官与监察官选拔标准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选拔标准进行简要评价。
1997年4月,美国以日本对农产品进口的某些措施剥夺或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构成了贸易技术壁垒为由,向WTO提出与日本进行磋商的要求。1998年10月,WTO专家组提交的报告认为,日本限制进口的措施有违WTO协议要求。经美日磋商,1999年12月日本取消了相关措施。这一案例反映了
A. 国际贸易的法制化
B. 农业在美日贸易中的主导性
C. WTO裁定的歧视性
D. 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性
苏联工业化初期,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的三三个拖拉机厂和高尔基、莫斯科两个汽车制造厂都是用外国技术和设备建立起来的;十六个黑色冶金企业在“一五”计划的四年内进口的设备达一亿五千四百万金卢布。这一做法
A.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与创新
B. 影响了苏联经济的独立发展
C. 承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D. 有利于工业化的起步与推进
读1800-1914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 1800年 | 1914年 |
英国 | 40% | 80% |
法国 | 25% | 45% |
德国 | 25% | 60% |
推动上表中城市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由放任政策日益盛行
B. 工厂规模扩大并逐渐集中
C. 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
D. 城乡之间的差别日益扩大
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二者均体现出
A. 崇尚法治
B. 精英治国
C. 分权制约
D. 轮番而治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研究经济特区的著作都有专门的一章或一节探讨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中国第一批合资企业的申报书上,不但有邓小平的签字,还有十二位副总理的画圈。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 特区推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B. 新旧体制与观念激烈交锋
C. 行政审批程序严格且繁琐
D. “两个凡是”仍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