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我们考查古代姓氏排名,会发现宋代《百家姓》开篇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而明代《千家姓》开篇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透过两书排在第一位的姓氏变化,可看出什么本质问题
A. 等级制度的森严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皇权的独尊
D. 文化的开明
唐太宗重申三省制,凡军国大事,由中书舍人各抒已见,并且署名。,制敕草成后,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送门下省,交由给事中、侍郎驳正;复奏以后,然后施行。“由是鲜有败事”。据此可知,唐太宗这一做法
A. 减少了决策失误
B. 加强了君权剥夺了相权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中书门下的职权
宋代以来,在很多体现才子佳人题材的戏曲、小说中,往往有作为读书人的男主角进京赶考,考取状元后迎娶美人的情节。就是那些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才最终实现夙愿。这主要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市民价值观念
B. 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C. 戏曲小说符合市民精神文化需要
D. 市民阶层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
A. 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C. 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