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世纪,欧洲各国相继掀起了研究和用民族语翻译《圣经》的新高潮,使人们可以根据自...

16世纪,欧洲各国相继掀起了研究和用民族语翻译《圣经》的新高潮,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释《圣经>。这一行为

A. 强化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 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

D. 导致了罗马基督教会的分裂

 

B 【解析】材料表明各国应自己的民族语言来翻译《圣经》方便了国人的阅读,利于摆脱罗马天主教廷的控制,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材料旨在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C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俾斯麦说“德国宪法的制定不仅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美国”。这主要表现在德国

A. 实行了联邦制

B. 皇权受到限制

C. 设立责任内阁

D. 议会有立法权

 

查看答案

刘宗绪等著《世界近代史》中说“随着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历史性宣告,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在欧洲出现了。……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统一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作者主要观点是(  )

A. 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完成统一    B. 统一促进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统一的德意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统一的德意志保留了专制主义残余

 

查看答案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A. 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 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 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 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查看答案

刘苏里认为,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导致它失败的因素,远远大于成功——南北邦之争、大小邦之争、农工邦之争,以及随时展开的新(西部)老(东部)邦之争。其中,有助于解决大小邦之争的措施是

A. 默认奴隶制继续存在

B. 议员产生及构成方式

C. 三权分立以制约平衡

D. 确定实行联邦制政体

 

查看答案

学者景德祥在《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一文中认为:“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德国“民主成分”的是

A. 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B. 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

C. 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D. 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