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

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秦朝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等上书建议用最尊贵的“泰皇”为帝号也要称“臣等昧死上尊号”。这表达了

A. 臣子张扬道义的抗争精神

B. 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

C. 对无道君主的恐惧和懦弱

D. 古人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

 

B 【解析】根据材料文字“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达了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即至高无上的皇权产生的影响,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臣子的抗争精神、对君主的恐惧和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ACD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的女政治家,如西汉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等一直被看作是不正统的。但欧洲女性位居女皇、女王却是很普遍。造成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    B. 女性独立地位的丧失

C. 女权至上传统的削弱    D.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三(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除上述监察制度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的监察制度。

 

查看答案

国家的外事活动是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材料二

材料三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礼物”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推行什么外交政策或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并回答这次握手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新时期中国外交作了重大调整,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刘庭华《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比较努力”的突出表现。

(2)结合材料二回答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举出敌后战场上对日主动作战的突出事例。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以上图片:

(1)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的重点是什么?并分别列举其主要成果。

(2)新中国成立之初,除了外交上,其他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成绩,请补充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