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身而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现象与朱元璋对中央行政机构的哪一重大调整有关?基于“不可无辅臣”的认识,明成祖创设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明朝时称行使相权的机构为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3)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1)废除丞相。明成祖创立了内阁制。 (2)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合圣意。 (3)不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解析】(1)由“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体现了朱元璋政务繁忙,与废除丞相有关。结合所学,明成祖创立了内阁制,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 (2)由“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此机构指内阁。由材料“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可见阁臣“无不惴惴惧者”在于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合圣意。 (3)首先表态不是。理由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他担任雅典第一执政官,创立了陪审法庭,规定司法案件须由一定数目的陪审员陪审,其能杜绝徇私舞弊,使法治趋于清平。他还在贵族会议之外设四百人组成的议事会向公民大会准备提案,限制贵族的权利。打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这四百人类似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议员。

材料二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材料三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列举其改革中采取的两项措施?他的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述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依据、目的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议,再由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惧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公元前4世纪后期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家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但他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依据是

A. 未成文的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突出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为世界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近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B. 调动雅典居民的积极性,但也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C. 促进了雅典哲学和教育的发展

D.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雅典社会的繁荣

 

查看答案

《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鲁桓公,隐公之弟)何以贵?母贵也。”这反映了

A.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B. 外戚对朝政的干预

C.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