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

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B. 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C. 政府对开发西南地区的有效推进    D. 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A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明清时期”、“人口稠密”,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这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出现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民众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迁移的趋向,故A项为正确答案;B项中的“严重不均衡”与当时实际情况不符,排除;C项中政府对西南的开发主要通过改土归流来推进,排除;D项中的区域经济分工早已出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中后期,苏州、松江地区是重要的棉花种植区,泉州、漳州和广州普遍种植甘蔗,浙江湖州一些人专以植桑为业。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农业发展的推动    B. 重衣抑商的影响

C. 人口增长的需求    D. 手工业技术变革

 

查看答案

《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学者如此判断的理由是

A. 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 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 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 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查看答案

(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于是南方“麦一斛至一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反映了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

C. 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D. 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

 

查看答案

表为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据此可知,影响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公元前220年

公元2年(西汉)

220--265年

280年(晋)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

人口数

估计2000万人

5959万人

767万人(三国相加)

1616万人

4844万人

 

 

A. 经济发展的状况

B. 国家的人口政策

C. 国家的统一与否

D. 农民负担的轻重

 

查看答案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