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法币为基础发行根据地货币,保护法币的主体地位;配合物资战,对物资在根据地的输出和伪币的输入实行限制,对对外贸易实行控制;保护法币,使其沉于民间,防止被伪币套取。这些举措
A. 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
B. 挫败了日寇对华经济侵略
C. 体现了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
D. 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性质
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8.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
A.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B. 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C. 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
D. 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水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速了上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 东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不断完善
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殷商时期相比,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
A. 突出人的作用
B. 强化神权色彩
C. 注重道德治理
D. 依赖血缘纽带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 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 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请回答: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提出了怎样的救国主张?
(2)在“求富”的旗号下,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3)张謇倡导怎样的救国主张?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能不能真正实现?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