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材料表明
A. 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 B. 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C. 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D. 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B. 导致了贫困鸿沟不断加深
C. 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D. 同科技革命联系日益紧密
2012年7月,美国伦敦奥运代表团官方制服“中国制造”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一些国会议员扬言烧掉队服。《洛杉矶时报》社评家保罗写道:“无论他们穿什么衣服,我都将全力支持美国奥运代表队,我将通过我的‘中国制造’的电视观看他们的表现。”《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这背后凸显出美国眼下正在经历的一场就业悲剧: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消失,对于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A. 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B. 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
C. 美国政治势力从根本上抵制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D.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已能实现无障碍流动。
下图为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A. 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 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 20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 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对这些主题的概括,最准确的应该是
A.资本主义化 B.现代化
C.全球化 D.殖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