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A. 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 B.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 杜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
A. 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
B. 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 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
D. 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的废除,斩断了2000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强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好像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进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该观点旨在说明
A. 科举制的废除冲击清朝的根基
B. 戊戌变法加剧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政治制度的变革应当循序渐进
D. 传统入仕渠道受阻引发了革命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 宣扬“知行合一”
B. 否定孔子思想
C. 反对“格物致知”
D. 强调主体意识
汉初史官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日》中这样概括儒家:“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据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 理论体系庞杂使儒学难有实际功用 B. 公家学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 强化伦理道德规范是儒学主要功能 D. 政治形势影响司马谈对儒学的认识
《春秋》载,公元前651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相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提到治水的有11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事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A. 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 B. 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C. 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 D. 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