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 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B. 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C. 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D. 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1930年11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闸北区永安县丝厂职员金吉城,月收入约50余元。然而,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永安亦在停办之列,金因此失业……。”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当时中国存在极其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
B. 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C. 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使民族工业生存艰难
D.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A. 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 B.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 杜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
A. 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
B. 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 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
D. 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的废除,斩断了2000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强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好像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进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该观点旨在说明
A. 科举制的废除冲击清朝的根基
B. 戊戌变法加剧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政治制度的变革应当循序渐进
D. 传统入仕渠道受阻引发了革命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 宣扬“知行合一”
B. 否定孔子思想
C. 反对“格物致知”
D. 强调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