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体制的弊瑞,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奴隶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
B. 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C. 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 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 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B. 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 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 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查士丁尼《法学法典》规定:“各省总督应注意各自治市之强制性公务,应依惯例合理分派,并依年龄和地位轮换。务使重担不经常压在同一批人身上而造成自治市人力和资源之枯竭。”这反映了
A. 帝国内的管理实行轮换制 B. 帝国对自治市的管理制度化、法律化
C. 帝国放松对自治市的控制 D. 帝国内的地方“自治”权力有名无实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 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B. 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C. 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D. 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1930年11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闸北区永安县丝厂职员金吉城,月收入约50余元。然而,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永安亦在停办之列,金因此失业……。”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当时中国存在极其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
B. 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C. 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使民族工业生存艰难
D.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A. 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 B.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 杜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