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1)原因:局限与小农经济;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 (2)成效: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 (3)因素:实业救国的思潮;技术设备先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原因:侵华战争的爆发。 (4)应对:维护民族独立是基本前提;其次应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近代企业。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内容进行归纳,由“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可分析第一个原因为小农经济高度发达;由“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可分析第二个原因为列强的入侵;由“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可分析第三个原因为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效是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小问中的“革命”之后指的是辛亥革命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之后也就是1911年之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三中“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可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实业救国;由材料“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可分析其因素为技术设备先进;最后结合30年代时代背景,分析其因素为当时国民政府正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夷斤斸,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用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至2010年,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中国相符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下列符合“猫论”的是

A. “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B. “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C. “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D.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主任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议论“蛇口宣扬拜金主义”、“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1984年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许,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准则。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 领导人的决策决定了社会意识

B. “左”倾思想仍占据社会主流

C. 认识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过程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被逐渐认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