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1: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 论证: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不断更新,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科举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国家行政管理人才,促进了社会发展。由此可见,科举制对中国、乃至对欧美的社会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 示例2:不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性制的观点。 认证: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科举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西学进一步传播,当时中国要救亡图存、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而科举考试内容完全排除科学技术,扼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说明这一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文官选拔制度,其考试内容、形式都受制于封建皇权,其弊端非常明显。 由此可见,明清以来的科举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它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示例3: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科举有进步性,也有消极性,应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 论证:综合示例1、示例2的内容。且一定要论及欧美国家文官选拔。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在解答时需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都可。例如赞同,就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作用和影响欧美两方面回答;如若不赞同,就从科举制的弊端入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倒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

 

查看答案

马克思曾经说过:“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爆发的根源

D.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宗旨

 

查看答案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

A.近代中国主权的沦丧            B.戊戌变法的兴起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