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

《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B. 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

C. “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D. 《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

 

A 【解析】从国家体制到国家体面,说明“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有关,A正确;B中前后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鸦片战争前后政权没有更换,C错误;近代国体并没有和国际接轨,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某机构的职责是“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情等事”,为“天下耳目风纪词”。该机构可能是

A. 中书省    B. 枢密院    C. 宣政院    D. 都察院

 

查看答案

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该材料最能反映出

A. 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 当时科举考试中存在着舞弊现象

C. 考试内容在朱熹注解的《四书》之内

D. 北方比南方更重视科举考试

 

查看答案

下表: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下表反映了

 

 

唐德宗公元779-804年

唐宪宗公元805-820年

唐文宗公元826-840年

唐宣宗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

10人

4人

3人

1人

进士入仕者

13人

17人

19人

20人

 

 

A. 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 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 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

D. 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

 

查看答案

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下列各郡中不属于秦始皇在征服百越后设置的是

①闽中郡

②九原郡

③象郡

④陇西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西周的宗法制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这里的“士”是指(  )

A. 名门望族的统称    B. 知识分子的统称

C. 最低等级的贵族    D. 最高等级的平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