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万国法》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据《全球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将孟德斯鸠的横向分权思想和杰斐逊的纵向分权理论写入其中,还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陈会颖《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万国法》出现的历史背景,并说明《万国法》何以能“巩固罗马政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阐释宪法所体现的立法权中“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并指出这一设计的意义。

 

(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版图的扩大;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律法规。 依据:《万国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或“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也可)。 (2)阐释: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2名,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平等制。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比例制。 意义:将立法权进行再分割,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缓和了大洲与小洲的矛盾,有利于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解析】(1)第一小问从万民法产生背景回答;第二小问依据万民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2名,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平等制。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比例制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将立法权进行再分割,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以及缓和了大洲与小洲的矛盾,有利于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视域中地理名词“江南”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吝啬。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但英人及各国均不得借有此条,任意妄有请求,以昭信守。

——《虎门条约》第8条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通过《虎门条约》第8条攫取的特权,并结合所学简析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指挥的一场进军江南的战役,请指出这场战役的名称和直接结果。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性质变迁的角度,概括地理名词“江南”所见证的历史。

 

查看答案

钱穆认为,每一项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灭亡)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它)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一反映出该制度实施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主要指哪一制度?同材料一的制度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钱穆论述的是哪一制度,钱穆认为该制度的缺点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本源精神”是什么?

 

查看答案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在《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写道:“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这“两种武器”主要表现为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铁幕演说

C.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D. 马歇尔计划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查看答案

(美)迈克尔·罗斯金在《国家的常识》中写到“列宁很快就看到一种‘二元权威’正试图统治俄国。临时政府控制着军队和外交政策。但是在最重要的城市彼得格勒,由工人、士兵、水手和革命者组成的委员会(工兵代表苏维埃)管理着一切。”面对“二元权威”的政治局面,列宁

A. 发动二月革命    B. 发表《四月提纲》    C. 举行彼得格勒起义    D. 令攻占冬宫

 

查看答案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 “上议院多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