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服志》中说显宗初服冕衣裳以祀天地。衣裳以玄上縷(浅红色)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卿已下用华虫七章,皆五色辨。乘舆刺绣,公卿已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这说明当时
A. 陈留的丝织业较发达
B. 衣服的布料主要是丝
C. 官营手工业垄断市场
D. 私营纺织业规模较大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
B. 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朝政府倭寇猖獗,故限制与日本的贸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A 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 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 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D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该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由此可见,汉文帝
A. 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B. 提升了商人地位
C. 注重发展对外贸易
D. 注重与百姓同乐
“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 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 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
春秋时期的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注:这里的二十、九十是指每石粮的价格)。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这种观点实质上( )
A. 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 肯定了农商并重的思想
C. 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 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