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 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 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 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史观影响史学结论
B. 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
C. 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结论
D. 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兴盛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对此鲁迅先生评论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该评论体现了鲁迅的
A. 英雄史观
B. 唯物史观
C. 正统史观
D. 阶级史观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中国古代同一问题的历史叙述
记述 | 出处 |
“(上)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 | 《南齐书》 |
“伏闻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寇准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复有沉抑之叹” | 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 |
据此判断,下列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 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
B. 学术中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
C. 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
D. 政权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
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这表明鲁国
A. 选官制度比较完备
B. 新兴地主势力壮大
C. 儒墨两家斗争激烈
D. 传统秩序面临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