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人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
A. 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
B. 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
C. 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
D. 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A. 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下面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官额18809员,开元二十二年人口16163863人,二者的比例为1:2460。宋朝皇祐前官额24000员,仁宗皇祐五年人口22292861人,二者比例为1:926。宋朝与唐朝相比
A. 官员定额渐趋正常 B. 选官范围扩大
C.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D. 官僚机构庞大
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 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B. 三省制名存实亡
C. 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D. 皇权进一步加强
“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材料表明科举制
A. 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 导致读书人不关注社会实际
C. 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D. 成为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