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
A.君主专制与民主法制 B.奴隶制商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
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 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 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 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阿多科克在《希腊城邦的成长》一书中说:“(古希腊)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 小国寡民 B. 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C. 人民民主 D. 轮番而治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出( )
A.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 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
C.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