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 ① ② ④ B. ① ③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B.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遭到歧视直到宋才开始转变
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唱到:“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得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最有可能在1943年发生的是
A. 上海是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心,荣氏家族由过去的“面粉大王”,变为“棉纱大王”
B. 上海沦陷,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C. 美货成为“美祸”
D. 是国民政府在上海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如果基督徒在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否则,便是弃民。……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和投机。正如弗罗姆所说:“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
材料二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到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
材料三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