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 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