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1年初,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因此派遣高级顾问来华,...

1941年初,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因此派遣高级顾问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8月,美国派出军事代表团来主管援华租借物资事宜,并承担沟通双方高层军事的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B. 这些做法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

C. 美国以此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D.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了美国对华的援助

 

B 【解析】美国对于中国抗战不仅从物资上还从人员上进行援助,这有利于中国抗战胜利信心的增强,故B项正确;A中普遍说法绝对;美国的目的是扶持控制中国,故C错误;美国援助中国是想独霸中国的统治,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 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 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 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 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各国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这一做法

A. 旨在保护脆弱的小农经济

B. 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C.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查看答案

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在信中敦促罗斯福将NRA(全国工业复兴署)束之高阁,称NRA.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而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对此,凯恩斯解释说:“只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凯恩斯旨在

A. 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

B. 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

C. 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

D. 防止盲目竞争引发过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共同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请完成:

(1)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查看答案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