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研究者指出“长子(嫡长子)作为一族之长、一家之长,他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存在。他们...

有研究者指出“长子(嫡长子)作为一族之长、一家之长,他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存在。他们无论是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在个性特征上,都与其他人截然不同。”下列与这种 “长子情结”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   )

A. 禅让制    B. 君主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D 【解析】根据“长子(嫡长子)作为一族之长、一家之长”,结合所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一族之长、一家之长,D正确;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为世袭君主的政体由单一国家领袖行使名义上或是绝对的政体权力,通常为世袭制,且为终身任期,材料无法体现君主制,排除B;分封制是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

(3)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立法司法更多地借鉴了罗马法而不是中华法系,根据所学,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美国邮政总署于1942年7月7日发行的“中国抗战五周年纪念”邮票

图二 2012年2月,美中两地同时发行“尼克松访华40周年”纪念封

问题:概述美国政府发行这两张邮票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2)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文献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它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可是,有人却说它失败了,为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

——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二 “……使皆由中国自辟商埠,则此疆彼界虽欲尺寸侵越而不能。今通商之地日益多,占地之谋日益甚,非自辟华市以清其限制,则官司隔膜无可稽查……大兴商埠,则商贾通而民不为病,厘捐撤而国不患民贫。” 

—— 维新志士陈炽《大兴商埠说》

材料三 18984月,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著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

——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通商开埠”认识的变化轨迹。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国人主张“自开商埠”的原因。据材料二、三,概括维新志士与清廷主张“自开商埠”的相同意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9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改革开放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