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宋会要辑稿》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的实权。这反映出( )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
C.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D.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表1: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
| 唐德宗 公元779-804年 | 唐宪宗 公元805-820年 | 唐文宗 公元826-840年 | 唐宣宗 公元846-859年 |
门荫入仕者 | 10人 | 4人 | 3人 | 1人 |
进士入仕者 | 13人 | 17人 | 19人 | 20人 |
表1反映了( )
A. 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 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 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 D. 中国政治制度日益封闭
美国学者卡尔•魏特夫曾在其著作《对于极权力量的对比研究》中指出,“治水农业是产生东方专制主义的主要原因。因为大规模的治水需要协作,需要一体化计划和广而复杂的全国性组织网……”。由此推测,专制主义一定程度上( )
A. 有利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B. 有利于实现国家“大一统”
C. 有利于“民本”思想的形成 D. 有利于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秦汉时期的“九卿制”是古代专制社会的行政制度。观其职能,奉常、少府、宗正等负责皇室宗族事务;廷尉、典客等则纯粹管理国家事务。这本质上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 )
A. 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B. 选贤任能,唯才是举
C.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D. 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
A. 天下为公 B. 等级森严 C. 地方分治 D. 注重血缘
有研究者指出“长子(嫡长子)作为一族之长、一家之长,他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存在。他们无论是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在个性特征上,都与其他人截然不同。”下列与这种 “长子情结”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 )
A. 禅让制 B. 君主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