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与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相比,“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出现
A. 有利于实现自强和求富
B. 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
C. 表明近代海权意识增强
D. 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
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
A. 标志着行政体系的成熟
B. 增强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 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D. 降低了监察部门行政效率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指出:“在明成祖(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1425年在位一年)两朝的实录中,甚至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这表明( )
A. 内阁正式设立于明仁宗之后 B. 官修史书刻意隐瞒真相
C. 内阁当时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D. 内阁未能参与朝政决策
元初的行省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一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反映元代行省( )
①是中央常设机构
②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划
③拥有行政和军事等事权
④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宋会要辑稿》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的实权。这反映出( )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
C.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D.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表1: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
| 唐德宗 公元779-804年 | 唐宪宗 公元805-820年 | 唐文宗 公元826-840年 | 唐宣宗 公元846-859年 |
门荫入仕者 | 10人 | 4人 | 3人 | 1人 |
进士入仕者 | 13人 | 17人 | 19人 | 20人 |
表1反映了( )
A. 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 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 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 D. 中国政治制度日益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