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3年6月,《纽约时报》发表评论:“当经济危机不断恶化的时候,尽管数百万人对...

1933年6月,《纽约时报》发表评论:“当经济危机不断恶化的时候,尽管数百万人对他恨之切切,但更多的人对他热爱万分,将他视为救世主——‘天赐的弄潮儿’。”这是因为他恨之

A. 固守“放任自由”的政策

B. 实行改革加强了国民信心

C. 解决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D. 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B 【解析】1933年6月,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抛弃了传统“放任自由”的政策,排除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民信心,赢得了民心,故选B;罗斯福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排除C;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美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地区,“男女之私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为婚姻.合卺之仪,非俗非古,杂袭夷俗,喜怒离合,习为故常”,这反映出

A.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加强

B. 上海引领社会新潮流

C. 传统礼俗开始受到冲击

D. 婚俗急变加剧了社会动荡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当时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B. 中央已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 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

D. 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

 

查看答案

进入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出现了“纺废织存”的现象。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西方纱厂产品的物美价廉

B. 中国棉纺织业被迫实现近代化

C. 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 棉纺织业内部分工的矛盾激化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体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体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近代交通发展的迅速

B. 工厂制度影响的深远

C. 生活方式日益国际化

D. 民众财富收入的增加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这反映出当时西汉时期

A. 政府从经济和政治上抑制商人

B. 官方垄断了商业的发展

C. 政府把商人限制在小范围内活动

D. 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