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

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1500—1600年,小麦在英格兰价格上涨了425%,在法国涨了650%,在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

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 封建地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物价上涨,封建领主的财富缩水,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B项正确,C项错误。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后果,故A项错误;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属于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B. 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C. 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D. 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查看答案

黄邦和教授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东西半球文明的相遇使欧洲完成了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B. 美洲的财富和垦殖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C. 西半球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东半球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 外来因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B. 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

C. 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

D. 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

 

查看答案

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事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见解正确的是

A. 认为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

B. 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C. 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 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查看答案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独裁的决策特点相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 德国是通过铁血手段实现国家统一

B.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帝国具有特殊地位

C. 德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相对于王权议会权力较小

D. 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是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