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 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 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D. 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得拉克的《歌集》等作品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出格的,关于青年男女情与爱的描述很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抨击的就是教士荒淫无耻的一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A. 注重理性至上
B. 反对禁欲主义
C. 宣扬男女平等
D. 提倡信仰自由
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1500—1600年,小麦在英格兰价格上涨了425%,在法国涨了650%,在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
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 封建地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B. 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C. 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D. 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黄邦和教授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东西半球文明的相遇使欧洲完成了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B. 美洲的财富和垦殖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C. 西半球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东半球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 外来因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B. 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
C. 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
D. 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